第二百六十三章 当监国的第一天-《天下第一逆贼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若不是杨荣三人上了年纪,脸上的皮够厚,只怕这时候已经是羞愤不已了。

    而朱秀却已经是乘机先进了值房,赶忙走到朱瞻基面前。

    此时的朱瞻基,正以一个格外不舒服而怪异的姿势,缩在椅子里酣睡着。

    外头就是已经到了的内阁大臣和徐景昌。

    朱秀想了想局面,一咬牙,一手虚掩在太孙嘴前,一手抓住对方的胳膊重重一推。

    朱瞻基猛的睁开双眼,还没等他惊呼起来,就被朱秀一把捂住嘴巴。

    “太孙,内阁已经在外面候着了。”

    终于是补了小半个时辰觉的朱瞻基,猛的惊醒过来,赶忙将双腿从桌子上收下来,从桌子上胡乱的找了一本奏章打开。

    他清了清嗓子,故意将声量提高:“请了老大人们进来。”

    还没等朱秀担起传话太监的任务,杨荣就已经带着徐景昌、金幼孜、杨士奇走了进来。

    “臣等参见太孙。”

    朱瞻基赶忙起身,胡乱的挥着手走到杨荣面前:“老大人们辛苦,快快入座。”

    杨荣几人也不推辞,按照位次各自落座。

    朱瞻基回到自己的位子上,也不坐下,而是揣着手从几人的脸上扫过。

    都是人老成精,久经朝堂的老人,光从脸上根本就看不出他们内心的活动。

    朱瞻基也不急,轻轻一笑:“陛下仁慈,有感于太子操劳多年,又恰好我业已大婚,这才要我帮太子暂时挑起担子。这往后一段时日啊,还望诸位多多提点,莫要因我误了国家的大事。”

    这是交底,他朱瞻基不是专权的人。

    但同时也是在暗示在场的人,有关于太子被夺了监国的位子,只不过是因为皇帝觉得太子这些年太累了。

    杨荣三人都没有说话。

    徐景昌眼角瞅了一眼三人,然后爽朗开口道:“太孙年少有成,英武不凡,有陛下之风,无论太子监国,还是太孙监国,于我大明皆是有益的!”

    这就很舔了!

    就连如今越发沉稳的杨荣,都有些看不过去了。

    你徐景昌好歹也是大明的国公,五军都督府大都督,执掌一方兵马,怎么能这么舔?

    杨荣沉沉的咳了一声:“太孙,还是议政吧。”

    这边,早就候在一旁的通政司官员们,赶忙将一份份昨夜就递过来的奏章送了过来。

    奏章很多,几乎是在朱瞻基面前堆了两堆。

    这还是在剔除掉可以直送给各部司直接处理的那部分,以及只能由皇帝亲自决策的部分。

    而这,也仅仅只是大明朝一天的政务需求。

    朱瞻基的手拍在了这堆奏章上:“我是第一次也是第一天监国,不知道这内阁究竟是怎么一个章程?”

    一时有些看不出皇太孙到底是真不懂,还是在试探内阁。

    杨荣微微侧目,看向杨士奇。

    杨士奇站起身:“回太孙,这些奏章都是需要您过目的,若你觉得无异议,可批阅,臣等会查缺补漏。若是有异议,可在此处与臣等商议,再行定夺。”

    一个小小的民主议政的地方。

    朱瞻基微微点头,然后佯装不知的问道:“那难道往日里就没有那等不写奏章,却需要议的事情吗?”

    这是在问内阁如何处理突发情况。

    比如……

    比如这个时候徐景昌就站了起来:“启禀太孙,辽东都司义州卫奏报,太平堡换防之时,被鞑靼部偷袭,换防官兵全数阵亡,敌军入侵俘虏上万关外百姓而去。”

    听着徐景昌很懂时机的开口。

    朱瞻基却是差点就要笑出声来。

    徐景昌这番话,可是相当的熟悉了。其中,也不过是修改了两个字而已。

    但是朱瞻基直到,却不代表内阁三人知道。

    他们或许能悟到九边可能出事了,皇帝有意北征,但绝对想不到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。

    这就是以五军都督府轮值内阁,所产生的连锁反应。

    因为统辖权的明确,文官们对于军队情报的掌握,自然而然的缓慢下来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